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对《巴黎协定》达成的本因、过程予以揭秘。
加强全国雾霾监测数据整合,重点整合2013年以来雾霾监测历史数据,同步集成气象、遥感、排放清单、城市源解析和环境执法数据,形成雾霾案例知识库。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充分利用环境保护业务专网等基础设施,严格项目立项审批和验收,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大数据建设相关任务顺利开展。
(四)实施统一运维管理落实生态环境大数据运行管理制度,规范运行维护流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公开渠道建设,通过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时效。探索在环境管理中试行企业信用报告和信用承诺制度。提升信息公开服务质量。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保障数据准确性、一致性和真实性,强化运维管理和安全防护,保障信息安全。
(四)主要目标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在未来五年实现以下目标: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建立互联网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针对环境保护重大政策、建设项目环评、污染事故等热点问题,对互联网信息进行自动抓取、主题检索、专题聚焦,为管理部门提供舆情分析报告,把握事件态势,正确引导舆论。最让温武瑞得意的是,《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在天津市人大一次性表决通过,大气污染治理涉及到24个部门,我们在条例中搞了个自由裁量权,对大气治理非常有利。
温武瑞说,通过大力度的工程减排措施,2015年,天津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PM2.5浓度由2013年的96微克/立方米下降至70微克/立方米。在控制燃煤污染方面,天津拿出10多亿元,为农户更换先进灶具86万套,治理散煤116万吨;3年时间,改燃关停燃煤锅炉338座634台,全年削减燃煤500万吨;全市22套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21套完成清洁化改造,2200万吨电煤达到燃气排放标准。调整产业结构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在现有污染存量依然巨大的情况下,要治标,则需要依靠扎扎实实的工程措施。关闭污染企业并不是目的,天津需要的是产业升级。
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了873名网格监督员,随时监督、发现大气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2015年,天津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20天,达标天数比例由2013年的40%提高至60.3%。
十二五期间,天津加快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在城市核心区,先后关停了342家污染企业。出台经济政策也成为天津控污的一大法宝。2013年9月,随着国家大气十条的实施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发布,天津正式启动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把清新空气行动列为首要任务。10多年来,天津已经搬迁了不少工业企业到滨海新区。
根据天津市开展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属于复合型污染,PM2.5主要来源于扬尘、燃煤、机动车、工业和其他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30%、27%、20%、17%和6%。从今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到2月29日,尹海林一共召开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专题推动会。控制扬尘污染方面,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围挡、苫盖、车辆冲洗、地面硬化和土方湿法作业五个百分之百扬尘控制标准。温武瑞说,在前几年数量就更多了,开工的工地有几千个。
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这是服务组每个人都遵循的原则。把脉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环保压力曾几何时,天津和河北、北京一样,成为人们吐槽的空气重污染区,并多次进入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污染最为严重的前10位城市之列。
2014年,天津市90%的企业都安装了自动监测系统,2015年天津对占全市燃煤量95%以上的71家废气排放企业全部实现在线监测,对超标排放企业从严处罚;对全市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和各类堆场扬尘实施了视频监控全天候全覆盖,实行24小时动态监测。尹海林说,在天津,大气污染防治从来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是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的首要任务,2016年,更是成为市委、市政府要办的3件大事之一。
在去年污染最为严重的11月和12月,赵杰没有休息过一天。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成为了天津市委、市政府推出的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的首要任务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内容,全市上下围绕这一目标,凝心聚力,推出了一系列治污举措,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其中2013年为70项、2014年为343项、2015年为473项,2016年计划实施630项,一年比一年多。要治理大气污染、真正把污染天数降下去,天津面临着巨大压力。2011年,天津的GDP刚刚跨入了万亿元俱乐部;到2015年,全市GDP就达到了1.65万亿元。上至市级领导,下到基层群众,在治理大气污染这件事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
赵杰说,自己时刻都在手机上盯着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就在晚上临睡前也要看一眼,一发现问题,立刻赶到现场,太晚的话,就由先生陪着去。2015年冬季以来,重污染天气频发,天津市机动车排污检测中心副主任李东同时兼顾机动车应急执法和区县指导服务组的工作,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接到应急响应指令,他会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岗位。
特别是2015年全年,天津均退出全国污染城市前十名之列。根据统计,2015年全市有土石方的工地1000多个。
与十一五末相比,天津5年时间内GDP增长了1.8倍,近乎翻了一番。2012年,天津燃煤总量近5300万吨,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64.6%。
防治大气污染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手段。到2015年3月18日停止供热后,天津陈塘庄热电厂主动关停。正是因为环保人的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工作,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终于取得了成效。去年,天津市环保局打破各部门分工界限,全员上岗,成立20个区县空气质量指导服务组,采取驻点的方式,在对全市各区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服务的同时,24小时监督巡查,以点带面,这样所有人的大部分时间便从办公室转移到了大气污染防治一线。
尹海林分管了9个部门,他告诉记者,他有1/3的精力用在了环保部门,用在了大气污染治理上,我每周都下区县进行明察暗访,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时更是如此,看工地停没停、燃煤锅炉停没停。天津市以源解析结果为依据,对症下药,大力推进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和新建项目污染。
温武瑞直言,天津市属于复合性污染,治理必须综合施策,我们不搞什么污染治理特效药,而是要坚持长期作战、稳扎稳打。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均显著下降。
天津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战役的第一步,就是从源头抓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量。2015年,天津城市的施工面积达到了2.3亿立方米,到处都是施工工地,在市区内500米之内的距离想找到一块没有进行施工的地方都不容易。
道路扬尘治理方面,更有巨大的变化。同样作为特大型城市,北京经济结构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但天津依然是一个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钢铁、化工产业占到工业比重的30%以上,经济结构偏重,这意味着和北京产出同样的产值,却需要排放更多的污染物。通过调整,天津市二产比重由2012年的51.7%下降为2015年的47.1%,三产比重由47%上升到了51.8%。从2013年开始,天津市就以实打实、硬碰硬的态度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创新治污机制、提速治理进度、分解落实责任、严格执法执纪,天津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蓝天。
她通过市清新空气指挥部的协调,当晚由市应急办对违规单位进行了通报。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控制污染物增量也取得了成效:十二五期间,天津经济以平均12.4%的速度增长,但在2015年,4项主要污染物完成量分别是国家任务的1.4倍~1.8倍。
2015年12月,正是一年中采暖期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阶段,也是重污染空气出现频繁、公众格外关注的时段。温武瑞说,2014年之前,天津道路的清扫设施非常落后,许多地方就是在拖拉机后面绑上几把扫帚扫马路,一扫就尘土飞扬,为此市政府拿出7.5亿元,两年购置了1400多套清扫车,目前基本实现了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道路每日机扫水洗1次以上。
自2013年以来,全市总共关闭700多家污染企业。抓实 精细化管理,全身心投入天津治污成就的取得,靠的是综合施策,更依靠一股治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气神